“牽頭發起響應北京五四運動的重慶愛國學生游行,成立川東學生救國團,發表《川東學生救國團宣言》,通電全國……”在學校喜迎辦學119周年之際,4月18日晚,“青春之歌——西南大學校史之夜(第五季)專題文藝晚會”在光大禮堂成功舉辦,講解員們如數家珍,講述一張張檔案、老照片背后的青春往事,為全校師生獻上一道校史文化的精神大餐。
本次晚會作為學校120周年校慶倒計時一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由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承辦,黨委宣傳部 黨委網絡工作部、黨委學工部 學生工作處 武裝部、團委、音樂學院、新聞傳媒學院協辦。學校黨委書記張衛國、校長王進軍,黨委副書記潘洵、黃杰、武好明,副校長鄒芙都、白顯良等出席活動,與師生校友共赴這場跨越百年的青春對話。學校機關部處、各學院師生代表和部分校友代表觀看演出。

張衛國在演出前致辭。他指出,校史是最生動、最親切的教科書,不僅是檔案室的珍藏,更是流動的精神血脈。本次校史之夜以“青春之歌”為主題,聚焦校史上的愛國青春運動和新時代的青年先鋒典型,既是對校史中熱血青春的致敬,更是對新時代青年使命的召喚,希望全體師生,以史為鏡、以榜樣為燈,在回溯中汲取力量,在傳承中開拓新局,共同書寫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校史篇章。

晚會圍繞“青春”主題展開,在序篇《青春鼓點》中,伴隨著現場擊打的精彩鼓樂,學校辦學119年的歷史脈絡在大屏幕徐徐展現,象征一代代西南大學人不懈奮斗的鏗鏘步伐。在后續《青春宣言》《烽火青春》《青春先鋒》三個篇章中,演員們以時空對話、情景劇、檔案解讀、文獻講述、故事演繹、歌舞、朗誦等多種藝術形式,講述自五四運動以來各個革命時期的愛國學生事跡和新時代的青春先鋒典型。

再現川東師范學校發起成立川東學生救國團、發表愛國宣言的情景劇《宣言》,講述校史英烈、紅三軍政委萬濤故事的《塵封半個多世紀的一張照片》,電影《雨中的樹》的背后故事講述,表現上世紀八十年代青春故事的《大學生詩報》與詩歌《黎明,我走向車站》,講述新時代青年先鋒典型的《青春先鋒》,新聞傳媒學院帶來的大型朗誦詩《青春頌》等,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贏得陣陣掌聲。音樂學院獻上了精彩的舞蹈《映山紅》、歌舞《紅梅贊》、獨唱《三峽情》和二胡齊奏《賽馬》等,在詮釋主題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晚會的藝術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