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9日至10日,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格局性變化,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為建設教育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吹響了朝著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扎實邁進的奮斗號角。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凝聚全校上下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以高質量教育服務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奮斗力量,學校推出“教育強國 院部何為”系列報道,將生動呈現各單位改革發展成就,宣介服務教育強國建設新思路、新舉措,描繪師生昂揚奮斗之姿,彰顯教育強國建設西大作為、院部擔當,敬請關注。
植物保護學院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學校各項工作部署,堅持以黨建引領發展、以情懷培育新人、以人才強院賦能、以科研厚植實力、以服務擔起責任、以交流增進合作,將把學院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學院作為奮斗目標,以實際行動展現時代擔當和應有作為。
堅持黨建引領,筑牢發展之魂。學院堅持黨建引領事業發展,通過不斷加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確保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學院發展全方位、全過程;通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升黨員干部和師生群眾的政治素養與精神品格,確保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武裝全院、指導實踐;通過率先把黨支部建在科研團隊、學術組織、學生社團,充分發揮黨組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狠抓黨建“雙創”工作,促進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致力建成省級以上標桿院系和樣板支部,凝心聚力實現“一融雙高”,為實現學院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和強大精神動力。
堅持德才兼備,培養時代新人。學院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全面發展“的培養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培養“三農情懷、專業知識與創新能力”為基本內核,扎實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深耕“田間課堂”20多年,強化“三農”情懷教育,服務鄉村振興;堅持以改進“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資源平臺”為基礎工程,成功打造以國家級一流課程和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為代表的系列“金課”,建成開放共享實驗室、科技小院、校企合作基地等多個科教平臺;堅持以實現“學科融合、多元交叉、協同發展”為主攻方向,積極落實學校“新農科建設818計劃”,配合建成智慧農業學院,齊心協力培養新時代農科專業人才。
堅持引育結合,建強師資隊伍。學院把建強師資隊伍作為事業發展的前提與首要任務。“十四五’以來,學院陸續引進和選留在政治思想素質方面表現好,在學術方面創新能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恪守學術規范和職業道德優秀青年,通過“傳幫帶”悉心鋪就快速成長路,不斷壯大教學科研隊伍;通過引育結合,建成一支國家級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為代表的年輕化、活力強的教師隊伍;通過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放心用才,教師群體先后入選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團隊、市級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展現了學院師資隊伍的強勁實力。
堅持科研為重,提升學科實力。學院把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學院作為奮斗目標。通過持續凝練學科方向,凸顯學科特色,堅持重點優先兼顧平衡發展,推動昆蟲分子生態學、果蔬病蟲害生物學、生防資源挖掘與應用等學科方向率先實現歷史性突破;通過有合力建構研究團隊、有計劃開展項目申報、有創新改進研究手段、有目標加強平臺建設,不斷強化有組織科研,確保學院人均獲得科研項目、產出成果數居學校前列,科研投入產出比位列學校第一。近幾年,學院相繼斬獲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一批高水平學術成果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等頂刊發表,研究成果連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學科整體實力與創新能力得到穩步發展。
堅持服務產業,擔當社會責任。學院堅持發揮學科特色,強化有組織擔當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盡責任。近年來,學院依托學科優勢,加強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尤其在川渝地區柑橘、馬鈴薯、煙草、中藥材等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以及農林業外來入侵物種管控等方面開展科技咨詢、技術培訓、田間指導等服務工作,為川渝地區糧食安全、農業產業增產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學院積極推薦專家擔任教育部、科技部科技委員會委員,重慶市農委咨詢專家、科技顧問團成員、科技特派員,參與政府新型智庫建設,切實服務農業可持續發展。
堅持合作交流,廣結學界朋友。學院高度重視國際合作交流工作,長期與美國、德國、比利時等多家科教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廣泛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近十年,依托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引進高層次人才3名,柔性引進海外高層次專家10余名,建成中國-比利時作物有害生物可持續控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通過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先后邀請100余名國外專家來校合作研究、學術報告、開設國際課程;通過定期派出教師赴國外研修、組織學生赴海外訪學,為師生提供豐富的國際交流機會。
未來,學院將在深化改革的探索實踐中,全力聚焦新農科建設目標,強化智慧農業建設,全面挖掘現有人才的潛力與活力,重點發揮青年人才的科技創新實力,努力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合,再創新的增長空間,進一步提升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質量,爭取在新時代新賽道上跑出學院最好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