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聚力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建設,傳承弘揚科學家精神,6月28日上午9:30,材料與能源學院組織教師黨員一行30余人前往西南大學侯光炯紀念館,學習侯光炯院士的愛國情懷、扎根基層、潛心科研以及誠心教書育人的科學家精神。
參觀伊始,紀念館講解員通過“強國富民 矢志不渝”、“獨辟蹊徑 探索奧秘”、“精心教書 誠心育人”、“情系三農 躬身實踐”、“奉獻如土 勞作似牛”、“高山仰止 風范人間”六個板塊內容,為黨支部老師們介紹了侯光炯院士的生平事跡、學術思想和科學家精神風范。館內珍藏侯老研究的土壤、礦物、巖石標本以及陳列精選藏品200余件,這些文物還原出“大地之子”侯光炯院士為土壤事業奮斗終身的形象,生動展現了侯光炯院士堅定農業救國理想,以及他愛國奉獻、求實創新、教書育人的動人事跡。

參觀完畢后,教師黨員們在侯光炯院士塑像前表達了自己的“觀后感”,一致表示要堅持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以“四有”好老師為標尺,潛心立德修身,做好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要大力傳承弘揚科學家精神,以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為己任,勇擔重任,勇攀高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教師第二黨支部書記王放表示,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
黨委委員、教師第三黨支部書記喬琰表示,侯光炯院士長年扎根農村,潛心科研教學,服務三農,始終把黨和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幾十年如一日地尋找中國特色土壤研究之路,使千千萬萬農民直接受益。作為科研人員,應牢記科研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圍繞黨和國家、人民的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堅持四個面向,勇闖“無人區”,摒棄浮夸、祛除浮躁,甘坐冷板凳,為加快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