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我國長江上游地區馬鈴薯產業發展,落實國家種業安全戰略部署,服務與推動區域馬鈴薯科技突破性、跨越式發展,2023年5月24日至5月27日,主題為“面向未來、攜手合作、共謀薯業發展”的“一帶一路”國際馬鈴薯產業發展合作論壇暨長江上游馬鈴薯種質創制與利用研討會在學校舉行。
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以及重慶市科學技術局聯合指導召開。由學校主辦,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農業農村部長江上游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一帶一路”國際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院以及薯類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承辦。
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莊嘉、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進軍、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副處長李厥桐等出席儀式并致辭,王進軍、中國種子協會馬鈴薯分會會長王登社、國際馬鈴薯中心亞太中心國家聯絡科學家Philip James Kear博士、哈薩克斯坦塞弗林農業科技大學Vadim Khassanov教授代表各方簽署合作協議;國家馬鈴薯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研究員、國際馬鈴薯中心育種部主任Hannele Lindqvist-Kreuze博士等人進行了倡議書發布。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周敏、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歐亞處負責人萬聰、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夏慶友教授、中國種子協會原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立秋等出席見證。
5月25日上午,在學校東方紅會議廳舉行大會開幕式。王進軍代表學校對國家和市級行業部門領導與各國各地區同行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報告了學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和種質資源創制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Vadim Khassanov教授代表校方致辭,Philip James Kear博士代表國際馬鈴薯中心致辭。隨后,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李厥桐副處長致辭并宣讀“一帶一路”國際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院建設批復文件。各方代表就“一帶一路”國際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院建設進行合作簽約,并共同發布“一帶一路”國際馬鈴薯種質資源庫共建共享倡議書。校方代表向“一帶一路” 國際馬鈴薯產業創新研究院共建國家代表贈送馬鈴病毒病快速檢測試劑盒1000套以及馬鈴薯種植、收獲農機各1臺。
莊嘉指出,多年來,學校馬鈴薯研究團隊立足自身科研優勢,圍繞“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馬鈴薯產業實際發展需求,先后與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學術交流、聯合研發、技術轉移等多元合作,有力促進了科學成果共享,并為科技扶貧、改善民生作出實質貢獻。表示中心將繼續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中外合作交流平臺,高質量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與各國科技同仁一道推動構建發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動暢通、科技設施聯通、創新鏈條融通、人員交流順通的創新共同體。
Hannele Lindqvist-Kreuze和金黎平做大會主旨報告。學校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院長呂典秋作“一帶一路”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需求及合作展望的報告。隨后,各國高校、企業等專家就本國馬鈴薯的研究和發展情況,近年的研究成果、企業發展現狀及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合作情況進行了匯報。
本次論壇是馬鈴薯學術交流的國際盛會,也是學校“一帶一路”農業科技國際合作的標志性大事,為各方深入交流、相互借鑒,拓展合作領域搭建了重要平臺。
來自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印度、埃及、孟加拉國、伊朗、尼日利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蒙古、布隆迪等11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專家代表,以及來自國際馬鈴薯中心、黑龍江、內蒙古、湖北、四川等國際組織及十余個省市的高校、科研院所、推廣部門及行業龍頭企業等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