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4月16日,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熊海靈率隊赴四川通江開展校地交流暨黨委理論中心組(擴大)學習。通江縣作為川陜蘇區首府,擁有川陜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堪稱一座充滿紅色基因的革命露天博物館。面對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實際情況,通江縣已將“工業興市、制造強市”作為自身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其對新技術、新產業的需求極為緊迫。學院班子成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中層干部、黨支部書記、民主黨派代表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等二十余人赴通江進行實地調研交流。

4月15日,熊海靈一行參觀了通江縣工業園區并與通江縣人民政府圍繞“信息賦能,加快(電子信息)工業發展”主題開展校地交流座談會。通江縣副縣長、公安局局長宋國勝和通江縣教科體局、經信局、工業園等單位分管負責人出席會議并介紹了通江縣的工業發展現狀和教育發展情況,同時表達了希望在工業和教育等領域與學院加強對接交流、探索合作的愿望。
會上,院長李傳東就學院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研工作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做了簡要介紹。他提到,電子信息是重要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學院已在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法庭等多領域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隨后,學院光計算與光通信、毫米波技術應用、情感計算、智慧農業四個科研團隊老師分別介紹了各自團隊的科研方向和項目成果,并就通江縣的工業產業發展狀況提出建設性意見。
熊海靈表示,通江縣自然資源豐富,工業蓄勢待發,擁有得天獨厚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優勢,學院應該主動出擊,走訪調研,了解地方經濟發展所需,發揮科研優勢,做有組織的科研,切實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4月16日,熊海靈一行赴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和川陜蘇區紀念館瞻仰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是全國安葬紅軍烈士最多、規模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這里長眠著25048名紅軍烈士。在講解員的引領下,熊海靈一行沿千秋大道拾級而上,在紅四方面軍英勇烈士紀念碑前駐足默哀,行三鞠躬禮,深切緬懷老一輩革命家,切實感悟偉大建黨精神和蘇區精神。在紀念碑前,熊海靈帶領黨員干部面向黨旗莊嚴宣誓,共同重溫入黨誓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