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同育人機制,重慶市教委于2024年世界精神衛生日推出了特別企劃,啟動了“點亮精神 論心潤心——重慶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高校家校共育系列論壇”,學校作為示范高校之一,于10月26日舉辦了系列論壇之“心之所向”專題活動,七千余名師生、家長線上線下參與了講座、沙龍、互動等環節。

論壇邀請了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振韶研究員和中山大學職業導師田一禾老師擔任嘉賓。宋老師做了題為《如何活出充滿生意的人生》專題講座,從中國傳統文化闡釋了華夏生機勃發的底蘊,厘清儒釋道中蘊含的人生目的和幸福真意,講授了讓生命充滿生意的兩個工具:“完全之人”和“生命之輪”。
之后,現場圍繞人工智能學院大三學生郭英晨的兩個“Restart”故事開展了家校交流沙龍,通過介紹自己成功轉專業和多次取得全國競賽一等獎的經歷,總結“敢想敢做”是支撐他活出生意的精髓;從河南焦作專程趕來重慶的郭英晨父母回憶了在兒時家庭沖突中父親的信任和隱忍、母親的鼓勵和溫柔是“敢想敢做”的基礎;輔導員孫一博老師介紹了AI微宣講、電競比賽、鄉村振興志愿服務活動等激活學生創造力和社會責任感的舉措,并鼓勵將專業能力融入新質生產力。二位嘉賓從傳統文化的視角總結“目標+志向=目的”“家庭對子女的信任是助力成長的源泉”“人終其一生的使命都是走向自我”,鼓勵同學們找到自己、成為自己。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2023-2025年)》,明確指出要把心理健康工作“貫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學校作為重慶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高校之一,將持續探索家校協同育人,制定了“校院家醫”會談協商制度,每年新生入學季發布“致新生家長的一封信”等舉措有效聯結了家庭和學校,引導家庭按照科學的方法和理念養育子女,共同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培育學生理性平和、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和不懈奮斗、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