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春暖花開,萬象更新,全國“兩會”在春的序曲中拉開帷幕。全國政協委員、學校副校長溫濤教授,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數學與統計學院陳貴云教授,全國政協委員、文學院院長王本朝教授,全國人大代表、資源環境學院謝德體教授,為民愿發聲,為發展獻計,赴京出席盛會。校園網將根據媒體采訪報道情況,推出“兩會傳真”專題,分享學校代表、委員的“聲音”,聆聽新時代民生的福音,共同期待美好愿景的實現。
黨委宣傳部黨委網絡工作部
全國政協委員、西南大學文學院院長王本朝:多措并舉培養學生書寫能力
——轉自《人民政協報》(2019年3月10日 第18版)
在現代社會,漢字書寫(書法)所受重視的程度不容樂觀。“盡管我們的中小學教育都非常重視寫字教學,把書寫流暢、工整、漂亮,作為學生寫字能力的基本要求,但現在一些學生寫字的水平實在令人感到遺憾,快上大學了,字寫得還跟小學生一樣,歪歪扭扭的,有的甚至沒有小學生寫得工整,而有的成年人更甚,已發展到握著筆寫不出字來的程度。同時,隨著敲擊鍵盤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的字卻越寫越難看,很多的中小學生甚至大學生感到,寫一手漂亮的漢字真不容易,成了個人奢望。”全國政協委員、西南大學文學院院長王本朝道出了自己的擔憂。
那么,中小學該如何更好地開展書法教育?王本朝認為:一是教育部下發的“減負”通知,要求是為了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而不是把一些必不可少的科目減掉,將早已少得可憐的寫字教學比重降低到“零”;二是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切入點,加強書寫(書法)教育,將書法考試納入升學考試之中,給予一定的分數,可在作文里考慮,要求卷面整潔,書寫規范、有美感;三是加大中小學書法教師的培養力度,建立全國通用的書法考試評級體系。
(編輯 韓笑 審核 周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