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暑假是科研工作攻堅克難、實現躍升的黃金時期,學校各研究團隊正搶抓時間機遇,聚焦科技前沿,鉚足干勁潛心研究,力求取得更多創新突破,奮力跑出科研攻關暑期“加速度”,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學校推出“暑期科研‘加速度’”系列報道,將實時呈現學校師生暑期聚力科技創新、推進科研攀登躍升的昂揚風貌和豐碩成果,彰顯學校持續深化有組織科研,以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姿態、新進展、新成效。敬請關注!
日前,經濟管理學院楊丹教授與劉自敏教授、博士研究生朱珠及西南財經大學余建宇博士共同撰寫的論文《共同富裕目標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收入效應研究——來自原國家級貧困縣的經驗證據》在《管理世界》2025年第7期公開發表。
支持脫貧地區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然而該策略是否有助于脫貧地區實現共同富裕有待深入研究。研究團隊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戶增收的視角出發,構建了一個包含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中間農產品以及勞動力3類市場的一般均衡模型,從理論上檢驗共同富裕目標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收入效應;然后聚焦于中國820個原國家級貧困縣,采用雙重機器學習模型,從絕對水平與相對差距兩個維度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收入效應進行實證檢驗。
研究發現,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有助于促進農戶增收,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且這一效應存在異質性。具體體現在,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收入效應在革命老區和重點貧困縣表現更為明顯。從不同品牌種類來看,經濟作物和水產品類品牌比其他類品牌的收入效應更強。機制分析表明,地區產業集聚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加是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揮收入效應的重要渠道。最后,進一步分析發現,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對鄰近地區的收入效應存在正向溢出效應。本研究為更好地促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實現、增強脫貧摘帽地區內生發展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