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科研平臺建設水平,推動學校人文社科高質量發展,以高水平科研團隊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2024年12月25日上午,哲學社會科學科研團隊建設經驗交流暨考核驗收大會開幕式在中希文明互鑒中心報告廳舉行。

四川大學原黨委常委、副校長姚樂野,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高寶立,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龍川,西南大學黨委書記張衛國,西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白顯良,西南大學藥學院教授黃承志、教師教育學院教授鄭家福,以及西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工作組成員單位負責人、西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二級教學科研單位主要負責人、2035先導計劃研究團隊首席專家、創新團隊負責人等50余人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西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白顯良主持。
白顯良代表學校對出席本次開幕式的領導和專家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學校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工作,非常關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和相關的團隊建設。
張衛國書記簡要介紹了學校在“十四五”以來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果,強調學校近年來積極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通過有組織科研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2020年以來,組建了11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和33個“面向2035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先導計劃”科研團隊,涵蓋“文史哲教經管藝術”等多個學科,所取得的成果為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他表示,此次會議既是哲學社會科學團隊建設的工作交流會,也是科研團隊的考核會,希望各科研團隊以此為契機進行經驗交流,互相取長補短,擔負起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使命,積極投身到哲學社會科學的自主知識體系建設中。
社會科學處處長王牧華介紹了11個創新團隊和33個先導團隊的建設情況,對本次考核方案進行了說明。他指出,當前哲學社會科學團隊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需要通過考核與交流進一步提升科研團隊的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教育學部部長朱德全代表人文社科二級教學科研單位進行發言。他分享了教育學部一流學科建設的總體思路與具體經驗,強調“基于一流團隊,攻關一流領域”,圍繞“團隊、項目、領域、成果、人才、平臺”六大抓手,打造一流學科品牌。以“823”計劃,強力推進“兩個一”工程,努力實行“三重一大”戰略。為科研團隊建設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
隨后,先導團隊代表崔延強教授、王志章教授和創新團隊代表王小華教授也分享了團隊建設的成果與經驗。崔延強教授重點介紹了中希文明互鑒中心的建設成果。他指出,中希文明互鑒中心的建設核心在于跨學科合作,“在二級單位做科研,在中心實現跨學科協同”。王志章教授從服務國家戰略、扎根田野研究的角度,介紹了團隊在“鄉村振興學”領域的探索與貢獻;王小華教授則聚焦新時代中國特色鄉村振興的研究,提出“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強調產學研一體化的重要性。
專家組組長姚樂野教授對西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的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他結合四川大學的實踐經驗,建議科研團隊圍繞學科優化組織結構,以國家級人才培育為核心目標,持續提升科研水平。
重慶市社科聯副主席龍川充分肯定了西南大學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積極貢獻。他建議,進一步加強跨學科、跨院校和跨地區的協同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同時注重優秀青年人才的培養,助力打造具有“渝”字號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品牌。
白顯良副校長最后表示,隨著開幕式的圓滿落幕,在今明兩天的考核會中,各團隊要全面、客觀地進行成果匯報,深化學習交流,為推動學?!半p一流”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