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教育部、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希臘文化部、希臘雅典科學院共同主辦的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在北京召開,西南大學、中希文明互鑒中心承辦大會第三分論壇“古典語文與古典學傳統”,論壇聚焦古典語言(古漢語、希臘語和拉丁語)在古典學中的根基作用,組織專家學者打破學科壁壘,開展深入交流研討,攜手推動古典語言教學和研究高質量發展。

學校黨委書記張衛國、黨委副書記潘洵、副校長鄒芙都,希臘文化部長莉娜·門佐尼,希臘駐華大使埃夫耶尼奧斯·卡爾佩里斯,希臘雅典科學院自然科學部院士埃馬努伊爾·格杜托斯,清華大學教授黃德寬,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玲杰,中希文明互鑒中心希方主任斯泰利奧斯·維爾維達基斯、中方主任崔延強等中外嘉賓和領導出席論壇。潘洵主持論壇開幕式。

希臘文化部部長莉娜·門佐尼出席論壇

希臘駐華大使埃夫耶尼奧斯·卡爾佩里斯致辭

西南大學黨委書記張衛國致辭
張衛國向出席論壇的中外嘉賓表示誠摯歡迎和衷心感謝,回顧了中希文明互鑒中心建設歷程,強調了古典學研究的重要價值。他指出,古典學是一門承載著人類智慧和文明傳承的重要學科,我們應該珍視古典學所承載的文明價值,珍視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珍視開放與共享的學術精神,珍視和平與穩定的發展環境。希望與會嘉賓借世界古典學大會這一平臺,進一步探討如何打破學科壁壘,將古典語言貫通文史哲多學科中,推動古典語言教學和研究,為古典學研究打下更堅實基礎。他表示,期待各國攜手,高舉文明互鑒旗幟,加強古典學研究等合作,為全球文明發展繁榮注入新動力,繪就人類文明新圖景。

開幕式上,張衛國向希臘文化部長和大使贈送中希文明互鑒中心推出的《文明互鑒》《文明互鑒發展報告》《希臘研究》和《初識中華文化基因》等系列叢書。
在主旨報告環節,黃德寬教授提出中國古典學應立足中國文化傳統,以先秦時期的元典性文獻和上古文明為主要研究對象。美國羅格斯州立大學陳光宇教授比較了東西方古典文明萌芽時期的文字。黃天樹教授強調漢字是記錄漢語最好的方式,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鄒芙都教授討論了晚出出土文獻的史學價值與使用問題。希臘雅典科學院院士伊曼紐爾·格杜托斯教授闡述了希臘字母在科學中的使用。
與會學者圍繞“古典語文與文明互鑒”“希臘研究與古代文明”“中西哲學與古典學”等專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在隨后第二階段的主旨報告環節中,多位專家再次圍繞上述三個主題展開討論,碰撞思想的火花。
最后,崔延強主持召開圓桌會議,就“古典語文與古典學傳統”主題對西南大學孟蓬生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羅峰教授、西南大學孟凡君教授、希臘文化部雅典衛城修復委員會信息和教育辦公室主任埃里尼·凱瑪拉、希臘雅典大學喬治斯·斯泰里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李若暉教授等進行了訪談。
此次論壇為中外學者提供了互學互鑒的平臺,展示了世界古典學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為加強文明交流互鑒、解決現代世界問題提供了智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