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重慶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了2024年度重慶市基礎研究代表性成果。經多輪專家推薦與評議,學校王進軍教授團隊和代方銀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選。
“揭示miRNA調控蚜蟲-共生菌營養穩態的分子機制”研究成果由王進軍教授團隊完成,該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題為《microRNA maintains nutrient homeostasis in the symbiont-host interaction》(miRNA調控宿主-共生菌互作中的營養穩態)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了miRNA調控蚜蟲-共生菌營養穩態的分子機制,創新性地通過miRNA這一“分子橋梁”將共生微生物與宿主蚜蟲間的營養互作連接起來,提出“miR-3024-MRP4-VB6”分子調控通路,并系統評估靶向該通路的控蚜潛力。研究結果為蚜蟲類害蟲的防控提供全新視角。美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昆蟲學權威學者Alexander Raikhel教授評價該工作揭示了miRNA在蚜蟲-共生菌互作中的重要作用。西南大學為唯一完成單位。

“miR-3024-MRP4-VB6”通路的分子調控模型
“發現調控延長多種物種壽命的新基因”研究成果由代方銀教授團隊完成,該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上發表了題為《FOXO-regulated OSER1reduces oxidative stress and extends lifespan in multiple species》(FOXO調控的 OSER1可減少氧化應激而延長多種物種的壽命)的研究成果。該研究發現了FOXO新的靶基因OSER1,在家蠶、線蟲、果蠅等多物種中研究,揭示了其延緩衰老和延長壽命的保守性機制。該基因的延壽作用得到人類受試者(20萬人群隊列)研究結果的支持,展示OSER1作為實現健康衰老和延長壽命的關鍵調控靶標的重要前景。醫學領域排名世界前二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首席研究員Benjamin Orsburn評價該工作真正深入挖掘了衰老機制,是該領域近兩年尤為突出的工作。西南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和第一通訊作者單位。

據悉,重慶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單位廣泛征集了100余項基礎研究成果,并邀請專家以成果創新性、發表期刊國際影響力等為標準進行綜合評議,確保遴選過程的科學性、公正性和入選成果的代表性。最終,12項代表性成果成功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