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雍黎?通訊員?劉蕾
“3月初始,春見已經賣了,沃柑已經施肥了!在搞好疫情防護前提下,組織村民或村社左鄰右舍,落實當下柑桔春季生產管理技術實施……”近日,重慶萬州果農打來電話,向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栽培專家鄧烈研究員咨詢近期栽種事宜。我國柑桔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列世界第一,如何讓柑桔產業提質增效,助力各地脫貧,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作為唯一的國家級柑桔專業科研機構,一直提供著專業支持。
精準扶貧,走出“玫瑰香橙”的特色之路
重慶萬州地處三峽庫區核心區,也是國家武陵山集中貧困區的一部分,由于山高坡陡和三峽水庫蓄水淹沒,該區人均土地少,土地貧瘠,傳統主要種植業效益低下,成為移民扶持和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區域。但萬州年光照1300小時,濕度在78%左右,有保證滿足降酸、增糖、轉色、越冬的氣候條件,為了在該區域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效益,移民安穩和農民增收。
十余年來,作為重慶市科技特派員協會理事長,鄧烈帶領柑桔研究所栽培組的專家們,致力于對玫瑰香橙的科技支持與產業扶助。在品種選優、宜機化建園、精準施肥、信息化管理、精細產品分級加工和市場體系建設等方面實現了產業鏈條式協調發展,寬學科、多領域地提供科技支撐服務,為玫瑰香橙品牌成長和效益提升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
2020年春耕備耕時節,疫情無情人有情。在人工減少的情況下,科派團專家們高效率實施機械化植保噴霧和追肥,這一舉措,促進了果園冬管和春管作業的有序進行;為了促進果品銷售實現減損增收,協助組織網上玫瑰香橙節,使得玫瑰香橙鮮果登上了知名高端水果銷售平臺。通過這些應急性支撐服務工作,帶動了萬州玫瑰香橙基地果園管理和采收營銷在逆境中暢行。
鄧烈研究員在萬州玫瑰香橙果園指導培訓果農整形修剪
如今,玫瑰香橙已在萬州甘寧、溪口、龍沙等多個貧困村種植,面積從最初的500畝發展到了目前的12萬余畝,已投產果園年收獲鮮果5萬余噸,年產值超過2億元。?2020年2月26日,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認定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第三批)的通知》,重慶萬州玫瑰香橙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上榜,萬州甘寧鎮玫瑰香橙產區建設成為國家農業公園,以玫瑰香橙為代表的“西橙”正在走向全國。
鄭永強研究員引進示范的地表覆蓋反光膜提升品質技術
創新驅動,打造“黃巖蜜橘”的世界品牌
柑桔研究所面向全國柑桔產業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為了提高服務效率,對有服務需求的產區,有針對性的組織本所科技特派員專家建立科技特派員團隊,為其提供全產業鏈的技術服務。
三國時期“雞橘子,大如指,味甘,永寧界中有之”的記述,是對浙江臺州1700多年的柑橘栽培重要史實的記載,其中“黃巖蜜橘”“臨海蜜橘”更是久負盛名。但21世紀初以來,國內柑桔品種更新速度加快,蜜橘出現品種老化、栽培技術囿于傳統、市場營銷局限于散兵游勇等原因,使得臺州市蜜橘產業有逐步萎縮的趨勢,急需品種、品質和品牌工程的系統提升。
重慶科技特派員協會副理事長黃森博士帶隊,深耕臨海和黃巖蜜橘產業,瞄準世界柑桔產業發展動態,為他們編制產業發展規劃,組織產業技術論壇,協作良種選育,支持無病毒良種苗木繁育,建設信息化示范基地,實施柑桔病蟲害綠色防控,指導有柑橘癌癥之稱的柑桔黃龍病的防控,示范高品質栽培和防止結果樹衰老的技術措施,提供品控和物流保鮮技術方案,探索開發出了蜜橘深加工產品等涵蓋全產業鏈的技術服務。
2020年疫情期間,特派團成員抓緊開展“黃巖蜜橘與世界蜜橘發展的關系”研究項目,與黃巖區農林局干部線上梳理黃巖蜜橘發展歷史脈絡、品種發展譜、技術發展譜等內容,期望在黃巖蜜橘歷史地位、技術發展、文化傳承、品牌推廣等多方面對黃巖蜜橘定位,發掘“黃巖蜜橘”品牌內涵以及為世界蜜橘發展所做的貢獻,為“黃巖蜜橘”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歷史、理論和實踐邏輯的支撐,也為“黃巖蜜橘”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加油助力。
臨海享有“中國無核蜜桔之鄉”,黃巖蜜橘獲得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以臨海蜜橘和黃巖蜜橘等為代表的東橘正在走向世界。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東橘西橙’實施產業振興。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科技特派員團隊將秉持初心,以過硬的工作作風投入新的扶貧戰斗中去,讓全面小康的陽光把更多貧困戶的夢想照亮。”黃森說。
責任編輯:岳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