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不等人,重慶市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李加納教授,帶領“黃大年教師團隊”開始忙碌起來。一年的油菜花期有限,趕上春耕的步伐,就是用“搶”和時間賽跑。
給正值花期的材料套網罩,給部分材料進行自花套袋和雜交授粉……這些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的基礎性工作受今年疫情的影響,開展起來困難重重。
為了趕進度、搶春耕,待防疫卡點一撤除,團隊老師們就一頭“扎”進田地里。李加納教授和團隊成員們上午下地,到了晚上天黑盡才回家;為了加快進度,李加納教授的家屬也加入了勞作的隊伍,再辛苦再勞累,農業人也要和時間賽跑。“疫情當前,我們要積極響應國家‘穩政策、 穩面積、 穩產量’ 的要求,全力以赴,穩步推進增產增量,這是我們農業人共克時艱、脫貧攻堅、振興鄉村的責任和擔當。”李加納說。
同時,除了推進育種工作進程,團隊成員、學院副院長唐章林教授心系農戶農業生產實踐,結合川渝地區氣候自然條件、土壤地形實際、從專業角度出發撰寫《“抗疫情、抓生產”——重慶冬油菜春季栽培管理指導要點》的指導手冊,提出油菜病蟲害、降雨漬害等預警和防治建議,切實指導農戶種植提高油菜春發和授粉結實的效果。
自2月25日以來,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薯類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學院蕎麥組全體在校科研人員也積極備耕,防疫情搶抓農時。在人手短缺情況下,全體科研人員齊上陣,施肥、殯種、澆水、蓋膜,搶播完全部甘薯科研材料。同時還對未返校研究生試驗田進行施肥處理、拔出除草,將疫情對學生研究的影響降到最低。每天早上6點從北碚出發,驅車約1.5個小時到達合川基地,晚上8點才回程,這樣的日子堅持了很多天。
疫情期間,學院黨委和行政部門積極協調,為順利開展工作群策群力。學院黨政領導多次來到合川農場,為一線科研人員帶來學院的關心和問候,同時帶來生活必需品給大家加油打氣。通過多方合作努力,春耕工作實現了科學、有序、安全推進。
責任編輯:常碧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