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報記者 張國圣 本報通訊員 劉蕾 譚志友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29日 03版)
“@橙諾農業-楊曾,@唐世有 你們倆的果園,通過施肥系統給樹施氮、鉀肥,濃度0.5%澆灌。結果樹每株總量尿素3兩+鉀肥2兩,小苗每株1兩尿素?!?/span>
“@劉永剛 每株樹撒施1~2兩尿素,最好用0.5%尿素+0.5%海藻肥澆灌,每株10~15斤?!?/span>
“所有果園,密切注意紅蜘蛛、蚜蟲和炭疽病的發生及防治。”
這是2月2日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高級農藝師江才倫給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果農發的“技術指導信”。為避免一些果農因為疏于果園管理而遭受損失,以江才倫為首席專家的技術服務團隊,除了根據不同地方的物候期和果園類別分別制定技術管理措施,通過微信推送、電話叮囑督促果農,還讓他們逐一回復技術措施落實情況。
這段時間,很多柑桔產地的晚熟柑桔仍掛在枝頭,果樹萌芽正當時節,病蟲害防治也處于緊要關頭。果園春季管理如何,直接影響當年柑桔果實的產量和品質,也直接影響果農的經濟收入。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柑桔專業科研機構,每年這個時候研究所的專家都已經在各個柑桔產區開展現場技術服務了。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無法到各個省市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和培訓,但專家們在研究所統一安排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利用電話、微信群、QQ群、釘釘等線上方式,傳輸技術要點、病蟲害防治年歷、培訓PPT等,將技術熱線直接連到果農和果園,根據每個果園的情況逐一制定措施并指導果農落實。
云南省元陽縣的青柚生產基地屬亞熱帶地區,無明顯四季變化,炭疽病及紅蜘蛛、黃蜘蛛、蚜蟲、潛葉蛾等病蟲危害較為嚴重。研究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王珺帶領技術團隊,通過微信、視頻掌握果園實時情況,根據幼樹1月份仍在抽梢的情況提醒盡快按照技術要求打藥,根據有些苗床的老苗栽后出現葉片黃化的情況建議根肥與葉肥相互補充。
2月12日,以洪棋斌副研究員為首席專家的技術服務團隊和四川省富順縣、資中縣柑桔產區的行業主管部門、果園業主聯系,收集了冬季果園覆膜試驗數據,布置了春季果園試驗示范方案。胡軍華研究員則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和紅蜘蛛預測預報,向果園技術管理人員推送了病蟲害周年防治方案和相關藥劑的適宜濃度。
為加快湖南省婁底市和福建省順昌縣的種苗繁育基地建設,研究所副所長譚志友1月下旬就給順昌農業農村局發送了技術培訓PPT。李太盛副研究員2月17日又利用電話和網絡,指導兩個地方做好育苗基質和網室建設的準備工作,爭取在3月份進行苗木嫁接,保證苗木能在年底出圃。
疫情防控期間,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栽培與生理研究專家團隊為多個出現異常的柑桔果園提供了遠程技術診斷和矯治方案。彭良志研究員先后為廣西柳州市柑桔品種更新提供了新品種信息和技術咨詢建議,為重慶市奉節縣和四川省雷波縣分別編制了《有機臍橙栽培技術規程》以及相應的果園管理技術要求。專家團隊在全國柑桔產區建立了50多個試驗示范基地,為每個試驗示范基地編制了包括樹體管理、土壤管理、施肥、植保等田間工作的具體要求和操作細則的果園管理月歷。研究所高產課題專家團隊研究員鄧烈、鄭永強等專家,為重慶市開州區和奉節縣修訂了智慧柑桔果園建設方案,并根據廣西恭城特早熟溫州蜜柑、四川廣安龍安柚、江西井岡蜜柚、湖南永州和浙江溫州蜜柑等產區的柑桔品種和土壤生態環境,分別制定了技術方案。
考慮到許多新從事柑桔種植的果農缺乏與果樹相關的技術和生產經驗,洪棋斌還帶著團隊建立了開展種植技能培訓的網絡直播平臺,開播以來,果農“粉絲”迅速增加?!耙咔榻Y束后,我們會迅速加強實地研究和現場指導,但是網絡直播平臺也會一直堅持做下去,讓我們的科技熱線能夠與果園保持常年、實時、動態的無縫連接?!焙槠灞笳f。
(本報記者 張國圣 本報通訊員 劉蕾 譚志友)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