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讓“健康”“心理關愛”“免疫系統”等成為大家近期關注的熱詞。面對傳染病,如何有效地進行心理疏導?如何了解自身的免疫系統?閱讀,或許是最快捷的方式。
近段時間,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大學出版社、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三家本土出版社陸續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社區(村)防控行動指南》《我們為什么還沒有死掉——免疫系統漫游指南》《疫情中的心理關愛手冊》《新冠肺炎醫務人員心理防護手冊》等一系列圖書。其中,《疫情中的心理關愛手冊》重點關注了民眾面對疫情時的心理健康,給身處疫情中的人們提供情緒調節、壓力緩解、身體放松的簡便方法;《我們為什么還沒有死掉——免疫系統漫游指南》則以介紹人體免疫系統為主要內容,讓讀者對自身的免疫系統有科學的認知。
《疫情中的心理關愛手冊》
直面大眾的心理需求
面對疫情,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如何用積極的心理暗示,讓自己盡量不產生負面情緒?這些問題,你都可以在《疫情中的心理關愛手冊》中找到答案。
《疫情中的心理關愛手冊》(以下簡稱《關愛手冊》)由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和西南大學心理學部組織專家共同編寫。該手冊主要針對疫情中民眾可能產生的身心應激反應,通過提供情緒調節、壓力緩解、身體放松的簡便方法,讓人們能以輕松的心態面對疫情。
這本《關愛手冊》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兼具趣味性、針對性、可讀性,是公眾在面臨重大疫情時,維護自我身心健康的一本很好的指導讀物。
重慶日報記者通過這本《關愛手冊》的數字版看到,全書共分為五篇,除了對普通民眾、隔離人員、確診患者、醫務人員這四類人群可能產生的身心應激反應及其應對方法進行了闡釋外,還針對疫情中特殊的社會心理,如被謠言裹挾、恐懼心理、安全感缺失等,提供一些認知調節、壓力緩解、情緒疏導的方法,并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告訴大家如何在疫情中保持積極心態、積極情緒、學會積極關注等。
例如,在談到面對疫情,人們過度焦慮時應怎么辦時,《關愛手冊》就建議市民在正視并接納焦慮情緒的同時,還要通過轉移注意、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合理宣泄的方式來調節焦慮。此外,正常作息、減少刷屏、適度運動也能幫助人們減少面對疫情時的焦慮。
而在談到疫情中醫務人員如何調節自我情緒時,《關愛手冊》同樣給出了“處方”,那便是做到善待自己、直面焦慮、建立邊界、掌控當下、尋求幫助、學會放松。
針對中老年人面對疫情時可能出現的固執、孤獨易怒、抑郁等心理問題,《關愛手冊》也給出了方法——家庭成員在積極協助、為中老年人提供情感關懷的同時,也要主動幫助中老年人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讓生活更加充實。
《我們為什么還沒有死掉》
讓“免疫系統”不再枯燥
相較于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推出的《關愛手冊》,重慶大學出版社推出的《我們為什么還沒有死掉——免疫系統漫游指南》(以下簡稱《我們為什么還沒有死掉》)以及配套該書推出的在線課程《人類免疫系統漫游指南》則主打“萌”字牌。
《我們為什么還沒有死掉》一書旨在通過向讀者講述免疫系統什么樣;面對一般性的細菌,免疫系統在忙什么;遇到可怕的病毒,免疫系統怎么辦;先天免疫系統怎么工作等多個方面的內容,讓讀者能夠對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用理智而冷靜的態度去面對病毒。
作為一本科普類讀物,書中的文字不僅通俗易懂,也相當風趣幽默。例如,在講述細菌如何進入人體時,作者伊丹·本-巴拉克就寫道:“只有那些經過了重重考驗并依然活著的病原體才有可能進入人體,它們有理由感到自豪,并向依然健在的同伴們發表一番類似亨利五世向塔城的軍隊發表的‘我們,我們這批佼佼者’的勝利演講……不過就像亨利五世的軍隊,這些病原體的麻煩才剛剛開始。”
在講述免疫系統如何對抗入侵人體的病毒和細菌時,伊丹·本-巴拉克在書中寫道:“免疫系統行動的第一步,就是派出自己的兵,干兩件事:蠶食細菌的外膜、在細菌表面穿孔。細菌死的死,逃的逃。逃了的,免疫系統還有辦法,派一種專門識別細菌的蛋白質黏附在細菌的表面,把這些細菌標記出來。這就等于什么?人臉識別了……”這樣的描述,讓人讀起來很輕松又忍俊不禁。
“類似這樣的語言表述方式在這本書中比比皆是。我們推出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讓人們明白免疫系統的工作原理,進而能用理智且冷靜的態度去面對病毒。”重慶大學出版社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