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重慶2月19日電 近日,西南大學聯合重慶新賽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賽亞)及西南大學附屬公共衛生醫院(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以下簡稱公衛醫院)成功研發出一款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lgG抗體檢測試劑盒。西南大學藥學院胡昌華教授作為牽頭人聯合三方人員進行技術攻關,試劑盒可在3-10分鐘觀測新型冠狀病毒病人抗體檢測結果,準確率高達95%。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面對春節假期后的復工復學大潮,如何更加快速、準確地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成為防控的關鍵。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也深深牽動著每一位國人的心,西南大學藥學院院長胡昌華教授就是其中一位。在得知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情況后,西南大學連續召開多次專題會部署防疫工作,立即成立書記、校長為總指揮的疫情防控指揮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教育部、重慶市相關會議和文件精神,即刻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制定工作預案和防控方案。胡昌華教授立即聯系團隊成員積極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果斷投身快速檢測工作。
在新冠肺炎的早期診斷方面,核酸檢測起到關鍵的初篩和確診作用,但是核酸檢測的陽性率和假陰性率卻存在一定問題,因此國家在已有七個診斷檢測試劑獲批上市的基礎上,正加快推進現場快速檢測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尤其是快速的抗原檢測和抗體檢測方面。早在1月23日,胡昌華教授就開始組建技術攻關、生產制備和臨床驗證的聯合團隊,從新冠肺炎疫情的血清抗體檢查入手,建立快速初篩的檢測流程并開發試劑盒。二十多天的時間里,團隊在水土園區的新賽亞公司實驗室里不斷優化試劑盒技術參數,在歌樂山的公衛醫院對試劑盒的臨床應用做驗證。從2月11號開始,團隊成員到病患集中收治的公衛醫院,一去常常是一天,甚至熬通宵做檢測分析。醫院對進入人員的防護要求都非常高,這也使整體實驗進度要相較平時慢很多,再加之疫情蔓延形勢嚴峻,所以大家必須爭分奪秒,也深知責任在肩。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胡昌華教授聯合團隊研發出的在3-10分鐘快速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已經獲得重慶醫療器械質量檢測中心的檢驗報告,在近80例臨床確診病人的血清樣本中檢測陽性符合率達到95%。該試劑盒只需要對操作人員進行簡單培訓就可以上手,基層醫院、鄉鎮/社區衛生中心等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的地方可廣泛適用,而且成本低,每人只需要60-80元就可以做一次檢測,適合大規模篩查。
記者了解到,胡昌華教授希望這些試劑盒能夠盡快在武漢等重點地區的臨床診斷病例或者疑似病人中開展檢測,盡快有效確定出核酸檢測陰性患者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以利于精準治療;在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或者醫學隔離人群開展抗體檢測,及時發現和診斷早期病例和輕癥病例,做到早收早治,同時早期診斷還可以對隔離人群的心理減負;在發熱病人門診開展血清學監測,便于新冠肺炎的初篩,提前發現潛在的病人和感染源;在各大醫院開展相關群眾的志愿體檢甚至普查工作,有利于更廣范圍的流行病學調查,有利于制定下一步可能的疫苗接種策略;在近期擬復工復產復學人群中進行血清學抗體檢測初篩,便于發現潛在的可能感染者,有利于復工復學相關單位的決策和指導。
胡昌華教授談到,堅持做這件事情的初心就是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給社會做點貢獻,正是學校領導的精準施策和舉全校之力的相助讓自己更加堅定了決心。在記者問到胡昌華本人參與這項工作是否有過畏懼和擔憂時,他表示,在做臨床檢測時,團隊成員重慶市新冠專家組成員、公衛醫院感染科主任陳耀說的話印象深刻:病人多病情重的情況下,每天忙都忙不過來,沒有時間去想害怕這件事。另外公衛醫院有著非常專業的傳染病防護經驗和措施,這也給胡昌華團隊打了強心劑。最重要的是,他覺得能參與到這項工作中很自豪,能做出一點貢獻,哪怕沒有回報,哪怕研究出來時疫情即將結束。
據胡昌華教授介紹,目前這款試劑盒已經通過重慶市醫療器械質量檢測中心檢驗,獲得了檢驗報告。多方正在全力配合為正式投用做最后準備,團隊也通過綠色通道提交了申請,等待審批,希望能早日為需所用,為民解憂。(來源于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