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2月4日電 023-68367770,是西南大學心理咨詢研究中心的熱線電話。寒假的校園冷清安靜,這里的電話鈴聲卻響個不停,而電話的結尾常常是這句話:“現在心里好受多了,謝謝!”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西南大學自1月28日起面向社會開通了心理援助熱線,為受疫情影響的民眾提供情緒疏導和心理支持。熱線電話由學校11名經驗豐富的咨詢師接聽,他們都是心理咨詢方向的專業教師,很多參加過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等重大災難性事件的心理援助工作。
熱線開通的第一天,就接到十多個來電。值班的史慧穎副教授說,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從武漢打來的,電話剛一接通就傳來啜泣聲。“能聽到我說話嗎?”“感覺好點了嗎?請深呼吸。”經過一番安撫和疏導,電話那頭的哭聲才逐漸止住,情緒也慢慢平復下來。這通電話持續了40多分鐘,女孩最后說:“謝謝你們幫助我,這么認真地聽我講話。”
一通通熱線電話,將身處各地的求助者和咨詢師們聯結到一起。一位內蒙古的老人兩次打來電話求助卻都匆匆掛斷,只因擔心長時間占線可能影響其他人求助。考慮到老人不會使用微信,負責接待的咨詢師張新荷主動調整方式,用手機回撥過去安撫老人心情;有位母親打來電話說,兒子從疫區回來正在接受居家隔離,自己因擔心孩子可能染病而連續好幾天失眠。接聽電話的王衛紅副教授和這位母親分享了當前的疫情信息,從為人父母的同理心出發,建議她把注意力轉移到家庭生活安排上來,陪伴家人更好地度過居家隔離時光。

圖為張新荷老師在接聽心理援助熱線。(西南大學供圖)
疫情等災難性事件給公共安全和公眾健康帶來威脅,也容易給社會公眾帶來心理創傷。“開通心理援助熱線,就是為了緩解求助者的焦慮和恐懼情緒,重建自我心理穩定性和安全感。”史慧穎說,每次電話心理咨詢結束后,咨詢師們還會通過微信等方式與求助者保持聯系,持續跟進和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建立長期的心理支持關系。
負責熱線電話接線工作的王芮言老師告訴記者,熱線電話開通以來,已經接到近100個求助電話。為了保證熱線暢通,老師們主動放棄寒假休息時間來值班接聽,王芮言則是已有8個月身孕。
“每次聽到電話那頭說好受多了,我的心就安定了。”王芮言說,心理咨詢工作就是用自己心中的光,點燃求助者心中的光,并照亮身邊的人。“看到更多的人被照亮,就覺得我們的工作特別有意義。”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張靜怡 伍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