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蠶業科學與技術教師團隊所屬一級學科為畜牧學、生物學,來自蠶桑紡織與生物質科學學院,主要負責人是蠶桑紡織與生物質科學學院院長代方銀教授,團隊人數33人,主要事跡如下。
現代蠶業科學與技術教師團隊,經歷70載幾代人,尤其是在向仲懷院士帶領下,于本世紀10年代成為世界領先的蠶業科學技術隊伍,先后建成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十八大以來,團隊牢記初心使命,跑出創新加速度,在現代大學“五大職能”各方面取得突出實績,譜寫了“擔當使命、守正創新”的時代新篇章。
1.勇擔科教興國使命,鑄牢教書育人死而不已師魂。養蠶制絲是中華祖先的偉大發明,我國自古“農桑立國”,享“絲國”美譽,至今是全球第一蠶業大國;“絲綢之路”聯通中西、影響世界。蠶,被列于“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動物”之首;桑,被列入“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足見發祥于華夏的蠶絲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之大!然而在整個20世紀,中國蠶業科技一直處于引進消化國外特別是日本先進成果的狀態。這與我國的歷史地位和產業發展需要極不相稱。振興中國蠶業科學和產業,長期是行業的共同夙愿。本團隊第一代領銜科學家蔣同慶(1908-1988)上世紀40年代留學日本,即立下“強基因庫、興中華蠶”志向,歸國后一直從事家蠶遺傳教學科研,篳路藍縷,開創家蠶基因庫,提出并終身踐行“教書育人、死而不已”的人生觀和高尚師德。團隊代代傳承,成為修身之訓、師德之魂,在立德樹人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后輩的成長成才。進入新世紀,蠶學教師團隊立下“重鑄21世紀絲綢之路”誓言,切實依靠創新驅動,至今引領我國蠶業科技整體邁上世界領先水平,并開創了教育和產業發展的嶄新局面。2021年代方銀領銜的教師團隊獲高校課程思政示范團隊。
2.夯筑種質資源優勢,建成全世界最大家蠶基因庫。以遠見卓識和超凡毅力,不間斷收集、引進、整理和創新家蠶遺傳資源,于本世紀初超過日本九州大學,并不斷豐富,20年來雄踞世界最大家蠶基因庫地位,至今活體保存家蠶品系1000余個(并擁有桑樹種質資源900多份),成為公認的國際“中核機構”,為科學研究、產業開發,特別是新種質創制和新品種選育奠定了雄厚基礎,成功規避了被“卡脖子”,使我國牢牢掌控著主動權。
3.以基礎研究為引領,實現中國蠶業科技自立自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緊隨人類基因組計劃告捷,向院士即率領團隊在激烈的競爭中實施了家蠶基因組計劃,并成功占據國際制高點(Science,2004;2009);相繼完成桑樹基因組(Nat. Commun.,2013)和家蠶微孢子蟲基因組(2013);以“三大基因組”的率先突破為帶動,系統性開展了蠶桑功能基因組研究,揭示一系列生物學問題和重要性狀的分子遺傳機制,發表SCI論文1000余篇。成功引領我國蠶業科學從長期跟跑整體躍升為領跑地位,實現了蠶業科技自立自強。
4.以核心技術為支撐,重構現代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面向經濟主戰場和國家戰略,以先進理論和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蠶桑產業,瞄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建立轉基因、基因編輯、標記輔助選擇等先進育種技術,創制高產優質、抗病抗逆、多元用途等突破性性新素材和新品種,實現重大應用;建立廣食性品種、人工飼料和職能養殖“三配套”的工廠化生產顛覆性技術;深度挖掘和系統評價桑樹的功能活性物質,奠定了藥食用開發理論和技術基礎。主持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研究提出和實踐“立桑為業、多元發展”新模式,帶動了全產業鏈創新,孵化了“桑產業”(生態、食藥、飼料等用途)、“非絹絲蠶業”(絲蛋白醫用、蠶絲新材料等),推動了“生態蠶桑”、“高效蠶桑”、“功能蠶桑”新業態健康發展。領銜“蠶桑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工程”,幫助16.3萬人如期脫貧。主導建立的“新蠶桑”技術體系,使我國蠶桑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突出作用。2021年團隊負責人獲聘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5.以隊伍提升為帶動,重塑創新人才培養支撐體系。堅持“內培外引”人才提升戰略,以重點平臺和重大項目為載體,培養和集聚了一支以院士、國家級人才為帶頭人的國際著名蠶學隊伍。以團隊新世紀以來的創新成果為主體,出版10余部著作和10余本教材,重構了人才培養的知識體系,建立“新蠶桑學”。建設以一流的師資、平臺、方案、教材、教學為特征的創新人才培養支撐體系,教研融合、產學結合的培養模式。蠶學首批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六星級專業,形成“傳統學科現代化發展”典型,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在各類創新創業活動中屢獲嘉獎。團隊新增國家級人才5人。2021年,“傳統農科一流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改革的蠶學實踐”成果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三等獎、校級一等獎。
6.系統優化創新生態,積極服務“一帶一路”蠶業建設。形成了“團結奉獻、創新攀登”的團隊文化,“生生不息、經天緯地”的團隊精神,“樹現代英才、創世紀輝煌”的團隊建設理念,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廣泛開展社會服務,團隊足跡遍及全國蠶桑產業主產區,受到廣泛贊譽。創辦舉行“蠶業科學與21世紀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廣泛結交國際同行,以“一帶一路”為主軸傳遞“中國方案”,強化“中國聲音”,彰顯“中國作為”,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2021年領銜獲批“一帶一路”國際蠶業科技創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