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歡迎來到西南大學文學院!從今天開始,你們將開啟新的人生,獲得新知識,我們將一起奮斗,去擔負刻苦學習的責任和學術研究的使命。這所充滿歷史厚重感的百年學府,將為你們提供廣闊的平臺與寶貴的機會,你們盡管放手去奮斗亮麗的青春,我對諸君的未來充滿期待……”
西南大學文學院院長王本朝教授正在給大一的新生們上開學第一課。自王教授擔任院長以來,無論工作再忙再累,他都堅持要為新生上好開學第一課。
王本朝,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重慶市首屆“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重慶市優(yōu)秀教師”“重慶市高等學校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等榮譽,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重慶市首批百名學術學科領軍人才計劃、重慶市專家工作室首席專家、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稱號。
鮮花與榮譽的背后,是王本朝教授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潛心治學和傾心耕耘。
春風化雨,言傳身教當大先生
王本朝教授出身普通農家,1983年,18歲的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西南師范學院中文系。1987年,王本朝教授繼續(xù)在武漢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他回到母校西南師范大學任教,開啟了長達30多年的教學生涯。
王本朝教授年輕時曾被安排到渠縣三匯中學支教,作為一名基層教師,他克服重重困難,勤勉工作,用自己的人生經歷激勵當?shù)赜兄厩嗄昱η髮W,被評為優(yōu)秀支教教師。回到大學后,王本朝教授長期堅守在本科教學第一線,積極探索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1993年,他由助教直接破格評為副教授。
“只有打動學生,才能引導學師”是王本朝教授始終堅持的教學理念,他每次課前都會抽出大量時間來補充文獻材料,調整內容結構。不僅如此,他還會認真記錄教學日歷,王本朝教授至今仍保留著一本已經泛黃的筆記本,上面記錄了課程名稱、上課時間地點、授課年級班級等信息,細致入微,條目清晰。王教授的課堂從來都是座無虛席,除了本院學生,還有大批旁聽生慕名而來。“王老師的現(xiàn)代文學課可以上四年都不重樣!”這是王教授的學生們經常說的一句話。
從教30余年,王本朝教授先后承擔本科、碩士和博士12門課程,指導培養(yǎng)206名碩士、35名博士、5名博士后和12名訪問學者。他的學生畢業(yè)后都已成為社會各行各業(yè)的優(yōu)秀骨干,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教授11名,副廳級領導4名。“與王老師相處的點點滴滴,是一段溫暖而愉悅的精神旅程,這段師生緣,也是我一生的精神財富。”王本朝教授的學生四川甘孜州副州長馮俊峰說道。
滿腹經綸,潛心治學為真學者
王本朝教授對做學問有極高的要求,在1980年代,做學術研究條件十分艱苦,“寫”一篇論文要用鋼筆寫作初稿,謄抄二稿,修改定稿……王教授曾在重慶的酷夏中修改論文、謄抄著作,汗水順著手膀流,為了不浸透稿紙,他便在手腕處系一毛巾,待謄抄完畢,毛巾已然全部浸濕,可以擰出水來。王本朝潛心治學,堪稱表率,他常常告誡學生,要憑真本領做真學問,學會坐“冷板凳”,他的學術精神、學術理念和學術方法深刻地影響了一屆又一屆學生。
迄今為止,王本朝教授出版了學術專著9部,主編教材和著作18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上發(fā)表高質量論文240余篇。榮獲了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獎,重慶市人民政府優(yōu)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2次)、三等獎等榮譽。他還兼任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老舍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等。
回望自己的學術之路,王本朝教授說:“也許學術研究并不是這個時代最有價值的選擇,但它卻讓我真切地體驗到人生的豐富、社會的變遷與思想的快樂”。這是真學者的心聲,也是大先生的情懷。
鞠躬盡瘁,踐行使命成教育家
自2005年王本朝教授擔任西南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院長以來,他積極團結帶領全院師生共謀學院發(fā)展,將育人工作與學院、學校事業(yè)和社會需要深度融合,緊密對接。
王本朝教授認為只有不斷提升人才隊伍整體實力,才能與新時代育人工作同向同行、同心同力。他主持制定了“雨僧人才”計劃、“吳宓基金”人才計劃,師德師風建設等文件;組織開展了新老教師“傳幫帶”系列活動、“研究生導師培訓會”“教授午餐會”“吳宓讀書會”、離退休教師榮休儀式等活動;打造了一支一流文科人才隊伍雁陣,人才隊伍中有高層次國家級人才4人次,省部級人才40余人次。
王本朝教授長期深入教師一線,了解教師所思所想;同時深入課堂一線,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做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紐帶。在他的帶領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成功獲得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通過了教育部師范專業(yè)第三級認證。學院還獲得了重慶市級一流本科專業(yè)點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思政課程、視頻課程6門,重慶市級一流本科課程7門。王教授領銜獲批了首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主講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課程入選了第一批國家一流本科線下課程,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圍繞人才培養(yǎng)和學科建設,學院產出一大批高質量學術成果,近5年來,王本朝教授帶領文學院師生成功申報了國家級省部級重大重點社科基金項目50余項,榮獲教育部人文社科獎3項,獲第十次重慶市優(yōu)秀社科獎6項。出版專著42部,譯著10部,編選編著25部,教材18部,校注1部,古籍整理2部。發(fā)表CSSCI刊物收錄學術論文350余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新華文摘》等發(fā)表轉載論文13篇;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發(fā)表論文21篇;在《文學遺產》《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電影藝術》等發(fā)表論文30篇;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全文轉載論文60篇。學院還被評為西南大學“十三五”科研先進單位,學科實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B+。
此外,王本朝教授還曾擔任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重慶市委副主委,長期關注教育公平、文化扶貧、鄉(xiāng)村振興等問題,相關提案被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采納;連續(xù)兩屆擔任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連續(xù)8年擔任全國高考自主命題(重慶卷)語文組組長,指導重慶著名中學科研項目,致力于重慶市基礎教育。
站穩(wěn)三尺講臺,堅守育人初心,向一代代莘莘學子傳道解惑,為祖國和人民的事業(yè)奮勇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