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希庭,男,漢族,1937年10月生,浙江溫嶺人。西南大學資深教授。在中國開創了時間心理學研究,發現了Kappa效應的年齡特征,提出了時間認知的分段綜合加工模型;中國人格心理學領軍人物之一,最先把價值觀引入心理學教材,提出了健全人格理論模型。長期從事高校心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為我國的心理學人才培養和中國心理學學科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出版著譯作5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含合作),其中 4 本教材獲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二等獎,2 項教研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優秀成果一、二等獎,8 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一、二等獎。曾獲 “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當代教育名家”等榮譽稱號。
黃希庭教授堅守人民教師職業操守和知識分子的報國情懷,凝心靜氣、為人師表,具有開明的教學態度、創新的教學方法、民主的學術作風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扎根重慶近六十年,為西部地區人才培養和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黃希庭教授工作照
學術造詣深厚,積極關注我國心理學人才培養
黃希庭教授為大學本科生講授過自然辯證法、普通心理學、青年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心理學教學法等十一門課程,重視對學生“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論)的培養。撰寫、翻譯和主編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25種,其中《普通心理學》(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獲國家教委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獲國家教委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心理學導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獲國家教委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咨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獲教育部優秀教材一等獎,有四部教材被列入“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
堅守教師本分,為人師表帶學生
黃希庭教授對待教學工作總是滿腔熱情、一絲不茍。他為本科生講授過自然辯證法、公共課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現代心理學流派、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心理學教學法等十一門課程,至今還為學生們授課,把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歲月奉獻給了最令他自豪和欣慰的學生們,奉獻給了教育事業。
立德樹人,重視對學生健全人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黃希庭教授以開明的教學態度、創新的教學方法、民主的學術作風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為我國心理學事業培養了不少棟梁之材。從教近50年來,他先后為國家培養了123位碩士研究生、59位博士、19位博士后、15位國內高級訪問學者等。許多學生都已經成名成家,其中不少人成果累累,已經有數十位教授、十幾位博士生導師。他所指導的博士學位論文,一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一篇獲優博論文提名獎。
黃希庭教授指導研究生
堅守知識分子情懷,對西南大學學科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61年大學畢業后,黃希庭主動要求到祖國最需要、最艱苦的地方去工作。當時四川重慶饑荒全國聞名,他以北大高材生身份來到了原西南師范學院,至今已辛勤耕耘五十年。他領導的西南大學心理學學科建設從無到有,領銜在西南大學創建了普通心理學碩士點(1986),普通心理學博士點(1993),心理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999),心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03),國家級重點學科基礎心理學(2002),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心理學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2003)。
堅守學術前沿,扎根中國大地凝心靜氣做學問
黃希庭教授在中國開創了時間心理學研究,最先將模糊統計賦值、信號檢察論、多因素實驗應用于時間心理研究;開辟了時間隱喻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時間認知的分段綜合加工模型;發現了Kappa效應的年齡特征和心理時間的分段性;提出了時間人格的概念。其成果被國外學術專著及國內多本教科書引用,其中一篇被國外學術刊物全文譯載。對大學生心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模糊聚類分析法、模糊偏序關系矩陣排列法、多特質多方法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法因素分析等應用于人格研究;最先把價值觀引入心理學教材;把價值觀劃分為十大類,對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進行實證研究并根據其特點提出許多合理的教育建議;開創了對自愛、自立、自信、自省、自強的心理學研究;對兒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養成教育做過深入的研究;有3項成果分別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9項成果被教科書引用。
黃希庭教授堅守人民教師職業操守和知識分子的報國情懷,凝心靜氣、為人師表,正引領著一大批心理學驕子,行走在科學研究服務人類的最前沿,書寫著學術人生的不老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