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 目:研究生跨學科學術沙龍—硼-硅基生命體與再生醫學
時 間:2024年12月17日(星期二)16:00
主講人:潘浩波
地 點:弘智樓(第21教學樓)301
主辦單位:材料與能源學院
主講人簡介:潘浩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深圳理工大學長聘科研杰出教授,國際先進材料學會會士,科技部“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廣東省生物醫用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海洋生物材料工程技術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理事,海洋生物材料分會侯任主任委員,生物陶瓷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促進會理事,骨科生物材料學部主任委員;中國復合材料學會生物復合材料分會副主任委員等。長期從事生物醫用材料研究與轉化,提出了堿性調控骨代謝的科學觀點,為新型再生生物材料設計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并以第一完成人獲得深圳市自然科學二等獎。
講座簡介:
碳基生命的脆弱性反映了生命的脆弱性。硅作為地球上的第二大元素,對生命的起源尤為重要,不僅參與地球上氧氣的形成,而且在生物醫學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可以有效彌補碳基生命的脆弱性。圍繞硅基可以設計主動誘導組織再生和功能重建的新一代組織工程材料,其突出優勢在于促進新生血管形成,促進干細胞的定向分化。因此,作為新一代骨修復材料和器械,組成設計的精準性將提高細胞的時空響應性,從而逆轉病理微環境,重塑組織再生生理微環境。特別重要的是材料和巨噬細胞的交互響應機制將決定材料是否在成骨中協調多細胞參與并引發細胞時序、動態、級聯調控,從而加速骨再生和重建,實現難愈合骨創傷治療的臨床突破。因此,可以通過成分設計智能性和動態環境響應性開發新型組織誘導材料。近十年來,基于硅基生命的發展,精準調控硅基材料組成可以實現對細胞的精準時空調控。新型雙網絡玻璃結構通過精準設計材料組成可實現降解速率和效率的可控形成,從而逆轉病理微環境,實現對炎癥、血管化和干細胞定向分化的精準調控。